《孫子兵法》不僅是古代軍事戰略的經典,書中蘊含的智慧,對於個人決策同樣具有深刻啟示。
孫子兵法
《始計篇》一開頭就強調,作戰之前要進行周密的分析,也就是所謂的「計」。這個「計」的過程,實際上就是在評估我方與敵方的各種條件,從而預判勝算的大小。
孫子曰:「夫未戰而廟算勝者,得算多也;未戰而廟算不勝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勝,少算不勝,而況於無算乎?吾以此觀之,勝負見矣。」
這裡的「得算多少」,可以理解為對勝率高低的初步判斷。
在決策過程中,勝率和賠率是兩個重要因素,它們共同決定了這項決定的吸引力和風險。
勝率的重要性,體現在決策成功的可能性。高勝率,意味著行動更有可能達成預期目標。
賠率的重要性,則體現在決策成功所能獲得的回報大小。高賠率,意味著一旦成功,所獲得的收益將非常豐厚。
勝率:有幾成把握?
賠率:回報有多大?
四種決策情境
情境一:高勝率、高賠率,理想之境。
《孫子兵法》的體現: 這幾乎是所有決策者夢寐以求的理想狀態。孫子曰:「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善用兵者,修道而保法,故能為勝敗之政。」在具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發起進攻,就能獲得巨大戰果。
生活中的例子: 利用現有的技能和經驗,在一個穩定且具有良好增長前景的行業中,轉到一份薪水略高的新工作。這種轉變通常具有較高的成功率,並且能夠帶來更好的財務回報和職業發展。
情境二:低勝率、低賠率,危險之境。
《孫子兵法》的體現: 這在戰略上通常是要極力避免。這就像在沒有任何優勢的情況下,去攻打一個防守嚴密的城池,即使僥倖成功,收穫也微不足道,甚至可能損失慘重。
生活中的例子: 待在一份沒有成長或晉升機會、且滿意度很低的爛職位。儘管轉換工作的勝率可能不高,但繼續留在這種低勝率、低賠率的環境中,只會停滯不前且浪費生命。
情境三:高勝率、低賠率,穩健之選。
《孫子兵法》的體現: 這類似於穩紮穩打,確保不敗的戰術。雖然可能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,但能夠確保自身的安全和持續的發展。
生活中的例子: 將資金存入銀行定存,風險極低,但回報也相對較低。
情境四:低勝率、高賠率,高風險博弈。
《孫子兵法》的體現: 這是一種高風險、高回報的策略,類似於在敵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發起奇襲,如果成功則能獲得巨大的戰果,但失敗的風險也極高。這需要對局勢有深刻洞察和精準判斷。
生活中的例子: 辭掉一份穩定的工作,去追求一個高風險、高回報的創業項目。成功的機率可能很低,但如果事業成功,可能會帶來巨大回報。
100%必敗的仗
有時候,我們會遇到必敗的仗,但是,藉由策略的調整,以輸掉一場比賽為代價,最終結果卻是獲勝。這個100%必敗的仗,用圍棋的術語來解釋,就是「棄子」,而我們要讓這個棄子輸得有價值,來換取最大收益。
讓我們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──「田忌賽馬」。
齊國大將田忌酷愛賽馬,卻常因馬匹不如齊威王而連連敗北,往往三場皆輸,勝率為零。當時,軍事家孫臏觀察到,雙方賽馬皆依馬匹等級由高至低出場,田忌的劣勢因此難以扭轉。
孫臏向田忌獻計,調整馬匹出場順序。
第一場,田忌以最下等的馬對抗齊威王的上等馬,雖敗猶榮,卻消耗了對手最強的實力。
第二場,田忌派出上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中等馬,輕鬆取勝,扳回一局。
關鍵的第三場,田忌再以中等馬對決齊威王的下等馬,再次獲勝。
最終,原本預期三場全輸的田忌,竟以兩勝一敗的戰績贏得比賽。
這場勝利的關鍵在於孫臏的策略調整,他並非提升了田忌的馬匹素質,而是巧妙地利用現有的資源,改變了對抗的方式。
透過這項戰略調整,田忌成功地將自己的勝率從原本的三場全敗(0%)提升至三場中的兩勝(約67%)。
所以,當我們不管怎麼計算,勝率都是偏低、甚至趨近於零的話,這時候要改變策略;雖然同樣是打必敗的仗(對上等馬),但是結果卻是天差地別。
「田忌賽馬」的故事告訴我們,即使在整體實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,運用智慧調整策略,改變對抗順序,也能有效地提高勝率,反敗為勝。
結論
我們要相信數字,相信機率,而不是相信虛無縹緲畫大餅的故事。
過於美好的願景和缺乏事實依據的承諾,往往讓人忽略潛在風險和低勝率。
有效的決策,就如同孫子兵法的原則,需要客觀地評估成功的可能性(勝率)和潛在的回報(賠率),才能做出最有利的選擇。
- LINE@ 粉專:加入好友
- 臉書粉絲團:葉峻榳醫師
- 個人部落格:葉峻榳醫師
- 醫學部落格:葉峻榳醫師診療室
- 區塊鏈部落格:馬特市
- 三方四正:IG | Linkedin | Twitter | Pinterest | Threads | Miin | Mastod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