謹惕 Garbage in, garbage out!翻閱萬維鋼《高手決斷》挽救決策悲劇。

我最近複習了萬維鋼《高手決斷》,這是一本講科學思考的書,可以協助我們梳理邏輯,把腦袋一團漿糊的慘狀整理清楚,盡量做出較理想的決策。


高手決斷

高手決斷:「精英日課」人氣作家,帶你突破偏誤、盲點、偽邏輯,以科學思考打造優勢決策。

「叛逆」等於獨立思考? 「妥協」讓人很沒面子?

「公平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嗎? 「真相」是否有可能誤導人?

我們應該如何思辨,而不成為別人的洗腦對象? 其實,世界愈複雜,愈需要「科學思考」! 萬維鋼帶你掌握理論精髓,啟發你的批判性思維,縱使面對超出日常經驗的一切,也能做出最靈活的應變!

《高手決斷》這本書在前面就提到一個名詞:「所羅門悖論」(Solomon’s paradox),這個名詞讓我印象深刻,應該會記在腦海中一輩子。

所羅門悖論是什麼意思?

善於給別人出主意的人,不一定能在關鍵時刻給自己出個好主意。

我覺得這句話真的講得太好了!

當然,上面這句感想絕對是我個人的「觀點」。

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善於決策的人,但是慢慢調整、慢慢反思、把決策速度放緩、多詢問專家意見、多參考AI整理的資料,通常都會比急就章的決策好很多。

更別提這句話還有另一個延伸的重點:「不要隨便給別人意見,不隨便給建議就是最好的建議。」


要怎樣才能知道有沒有被誤導?

Garbage in, Garbage out!

Garbage in -> Muddled brain(腦袋一團漿糊) -> Tragedy out!

網路上的假訊息太多、同溫層太厚、現實中的牛鬼蛇神也很多,除了刻意的欺騙,還有一種情況是:「一個人能看到的事實,嚴重取決於他的視角。」

換句話說,幾乎每個人,毫不例外,總是從自己的位置和角度去觀察世界,因此,我們不能指望別人觀察到與你一樣的事實。

被片段的事實誤導,想當然爾,決策的品質就很差。

要如何處理這個情況?《高手決斷》提出了以下建議,可以幫助我們盡量不要被誤導,而盡量不被誤導,決策品質可能就比較好。

P.129 如果你是事實的接受者,你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被人誤導呢?這就難了!依我之見,這裡面有一個硬功夫,一個慢功夫,以及一個好習慣。~ 《高手決斷》

一。硬功夫

硬功夫是你要恪守邏輯。在頭腦中畫一張拼圖,看看對方給的這些事實是否足以推出他想要的觀點。如果缺少關鍵事實,想想對方為什麼不說。這需要強悍的意志力。~ 《高手決斷》

這句話要怎麼理解?

用另一個方式講就是:「不要看一個人說什麼,而要看他做什麼。」

因為一個人的實際行動,才是比較貼近事實的關鍵;當然,也有可能是假動作,所以要蒐集足夠多且落在不同時間軸的「事實」,進行前後交叉比對。

然後,還要留心一個重點:「對方為什麼不說?或為什麼不做?」

沒有發生的事情,可能是被隱藏起來的事實。

二。慢功夫

慢功夫是你平時就要對世界上的各種事有一個比較可靠的了解。這需要你有一個比較成型的世界觀,而這個學習曲線無比漫長。~ 《高手決斷》

的確,要達到上述目標真的很難!

在過去,一個人窮極一生也不可能理解所有的事情或學問,所以我們需要專家來解答或處理我們不懂的問題。

我非常慶幸我生在有AI的時代,現在,我已經可以藉由 Google Gemini 或 ChatGPT 來解答任何問題,幫助我對於不懂的事,初步架構出相對客觀的雛型。

沒錯,學習時間還是一樣很漫長,但AI幫助我壓縮「進入狀況所需要的時間」,至少學習曲線有被加速了。

三。好習慣

硬功夫能讓你的觀點在該被改變的時候可以被改變。

慢功夫能確保你的觀點不會輕易被人改變。

這兩個功夫很難,但你總可以有個好習慣,那就是增廣見聞時別只聽「一方面」, 永遠要聽一聽「另一方面」。

我們吸收資訊一定要有個警覺,別人提供給妳的很可能是主觀的事實,是為了讓你接受他的觀點。~ 《高手決斷》

這段話提到的好習慣,在過去也不太容易辦到,因為跟別人請益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為什麼?很多原因啊。

譬如說:個人面子問題、自我意識強弱、雙方信任度高低、對問題掌握度等,這樣都會影響問問題的方式,進一步得到不同層次的答案。

該怎麼解決?其實也是蠻簡單的。

同樣的主題,我們可以同時問 Google gemini、ChatGPT、 Grok、Claude、Perplexity,可以先正面問然後再反面問,得到的報告會比較客觀。

那如果AI會有幻覺怎麼辦?坦白說也不能怎麼辦。這種情況這本來就很合理,畢竟有些經驗是AI從沒有體會過的,自然就講不出細節,最後只會瞎掰唬爛。

處理方式就是去問活人,去問我們所能盡快找到的資深專家,來做總整理,幫助我們做出最後的重要決策。


總結

堅持硬功夫,多觀察、多思考。

掌握慢功夫,多學習、多參考。

養成好習慣,眼觀四方、耳聽八方。

每個人都很主觀、記憶可能有缺陷、判斷很常出現錯誤、行動很有可能出包,即便依賴AI輔助,也可能會夾雜幻覺而被騙。

更別提……若只仰賴部分事實來做決策,很有可能被誤導而產生悲劇!

那我們難道就不決策了嗎?就將人生主導權交給別人了嗎?應該不是這樣吧。

走在充滿坑洞的人生道路上,務必要先把腦袋的漿糊清乾淨,多翻閱《高手決斷》之類的書籍,挽救決策悲劇。

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。別而聽之則愚,合而聽之則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