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照護強調「全人」和「全面」的管理,葉峻榳醫師提出了包含 A1C (A) 在內的「ABCDEFGHI」框架,涵蓋了血壓、膽固醇、藥物、眼睛、足底、腎臟、全人照護和智慧醫療等八個重要面向 (B到I)。
這些看似複雜的指標,與 A1C 之間究竟有何關聯?為什麼顧好 B 到 I,能大幅提升 A1C 達標的機率?藉由貝氏定理(英語:Bayes’ theorem)的核心概念,可以幫助我們理解,B到I的控制狀況,如何成為判斷A1C達標與否的有力「證據」。
糖尿病照護強調「全人」和「全面」的管理,葉峻榳醫師提出了包含 A1C (A) 在內的「ABCDEFGHI」框架,涵蓋了血壓、膽固醇、藥物、眼睛、足底、腎臟、全人照護和智慧醫療等八個重要面向 (B到I)。
這些看似複雜的指標,與 A1C 之間究竟有何關聯?為什麼顧好 B 到 I,能大幅提升 A1C 達標的機率?藉由貝氏定理(英語:Bayes’ theorem)的核心概念,可以幫助我們理解,B到I的控制狀況,如何成為判斷A1C達標與否的有力「證據」。
糖尿病控制不好,會導致很多併發症,然後,進一步引發嚴重的感染。糖尿病常見的感染,分別有泌尿道感染、肝膽腸胃感染、軟組織感染,以及呼吸道感染。
低碳水飲食、甚至生酮飲食,都有擁護的族群,也有不少研究在探討這些飲食的優缺點。聖誕節這一天,我在奇美醫學中心的內科部晨會,分享了一位《酮酸中毒》的真實案例。
糖尿病人口逐年成長,是醫療院所的重點照護疾病。賽諾菲 (Sanofi) 團隊,七年前開始支持 Preceptorship Program 課程,旨在『提升糖尿病照護品質』。這兩年,我陸續參加了三次課程,參訪了姜博文院長、林瑞祥教授、陳宏麟院長的診所,從一個菜鳥學員,變成糖尿病講師,成長很多。
第 2 型糖尿病,如果沒有積極治療,壽命比一般人來得短。那麼,到底有哪些因素,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呢?根據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(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) 2018 年 8 月這篇文章,我們可以得到明確的解答。
糖尿病,使用哪些藥物治療,長期來看,對病人比較好呢?我們可以參考由台北榮總 Chi-Jung Huang PhD. 及團隊所發表的論文。他們分析了過去十幾年,關於糖尿病藥物的研究,目的是探討『使用低血糖風險的血糖藥,對於心血管預後的影響』。
我在門診,經常遇到糖尿病病友們,跟我諮詢運動相關問題。在這邊,我和賽諾菲 (Sanofi) 藥廠、台南 CrossFit LOGA 團隊,一起拍攝了一部小短片,希望能幫助糖友們,簡單運動、安全控糖。
目前,市面上的 Sodium-glucose co-transporter 2 inhibitor (SGLT2i, 鈉-葡萄糖共同輸送器-2 抑制劑),分別有 Canagliflozin、Dapagliflozin、Empagliflozin 等。
(本文中提及之時間、性別、身份等均經改寫)
50 多歲女士,糖尿病 2 年多,合併有慢性腎臟病第三期。這位病人,之前都在診所看病,除了血糖藥,還有服用高血壓跟高血脂藥。因為血糖控制依然很差,她被家人帶來門診,進一步諮詢。
前言
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疼痛 (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, DPNP) 該怎麼治療?首先,血糖控制絕對是首要目標,務必把血糖控制到建議範圍內 ; 若病人有疼痛等神經症狀,我們可以進一步使用藥物,來改善症狀,提高生活品質。
(本文中提及之時間、性別、身份等均經改寫)
去年四月初,我的門診來了一位 40 多歲的病人,她是被身心科醫師轉診過來,糖化血色素 (HbA1C) ,第一次抽血報告 11.6%。